童裝這塊蛋糕“看上去很美”
當下,童裝市場品牌格局已現雛形,部分品牌的市場忠誠度在逐步建立,中低檔產品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,同質化產品也隨之脫離,國內童裝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必將完成由“品牌消費”取代“數量消費”的蛻變,更多的國內童裝品牌在自我提升中,與國際品牌的市場競爭將會更為激烈。
一方面,很多童裝品牌迅速崛起,如巴拉巴拉以約2000家店的市場規(guī)模成為行業(yè)和市場的焦點;如博士蛙在香港成功上市后意氣風發(fā)地躍升為全球市值大的兒童消費品企業(yè)。
另一面,曾經信心百倍地進入童裝領域的不少企業(yè)卻黯然神傷,甚至有的企業(yè)經過幾個月、一兩年后卻不得不慘淡收場——為什么受傷的總是童裝?
童裝門檻較低,并非意味著來者皆是贏家,目前處于洗牌關鍵階段的童裝品牌,正從粗放式經營向規(guī);、精細化經營轉型,從產品競爭、價格競爭、營銷手段競爭向產品研發(fā)競爭(產品力)、品牌文化競爭(形象力)、品牌服務競爭(運營力)跨越。
綜觀當下,中國童裝品牌的寶地仍虛位以待,真正的領軍品牌尚未出現,這將為眾多競爭者提供了一個逐鹿未來的空間。
業(yè)內人士則認為,具有成人裝品牌或單品品牌背景的服裝企業(yè)如果進入童裝行業(yè),成熟的品牌運營思路和市場經驗都將給這些企業(yè)順利轉型掙足砝碼。而外貿企業(yè)的進入,則擁有著國外先進的運營模式和雄厚的設計力量。這些參與者足可以使國內童裝品牌經營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,同時也將促使國內童裝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升級,可以說這是國內童裝品牌經營時代的真正來臨。
一邊是新進入者的雄心勃勃,另一邊是先入者的步步為營。他們中或有艱難為繼者,或有推翻重來者。童裝這塊蛋糕“看上去很美”,實則存在多處硬傷,“啃下來”并非想象中那樣容易。
大浪淘沙的市場法則將暴露出其殘酷的一面,優(yōu)勝劣汰將從中小型企業(yè)向更大型企業(yè)或品牌蔓延,很多原來從批發(fā)市場轉型為城鎮(zhèn)品牌的企業(yè)將當其沖,原來很多沒有設計優(yōu)勢,只求量不求質,不注重運營規(guī)范或品牌的企業(yè)將無法幸免。
此外,由于國內市場和消費者的不斷成熟,對童裝的研發(fā)設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:簡潔、實用、童趣、舒適和環(huán)保等。買款或抄版的設計模式將被淘汰。同時,隨著國內品牌市場的相對成熟及“80后”對成熟品牌的選擇,從客觀上對童裝品牌的原創(chuàng)設計、市場細分、品牌定位、品牌形象、終端運營、營銷水平、產品力、品牌力、運營力等的綜合實力及品牌理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,這也使得大多數童裝企業(yè)將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重新出發(fā)。
在國內,童裝企業(yè)的品牌定位經歷了一個相對粗放而模糊的過程,目前仍多集中于中大兒童,而對于嬰幼童或少年裝則甚少涉足,并且,就價格而言,大部分也仍集中于中高檔。隨著中高檔童裝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升,2012年童裝市場的細分化將進一步展開,不僅幼兒裝或少年裝市場將有眾多企業(yè)進入,大眾童裝品牌也將誕生,高檔甚至奢侈童裝品牌也將應運而生,這不但是國外品牌進入的良機,同樣也是國內童裝新品牌進入和有所為的機遇。
2012年,童裝消費在講究價格實惠的同時,品牌實體終端的服務感受和網絡購物的便捷成為童裝消費的新趨勢。一方面,體驗營銷讓兒童生活館應運而生并為成熟品牌所接受;另一方面,網絡營銷讓購物網站B2B、B2C甚至C2C成為童裝品牌經營的新渠道選擇。
從理論上或者從市場可行性而言,童裝無疑是服裝行業(yè)的掘金地,但對于新進入者而言,新一年度的童裝市場競爭將愈加殘酷,誰能分得一杯羹,只有市場終會給出答案。
- 分享到:
- 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