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胎政策正式入法
其實,放開三胎的呼聲,之前就有了。
經濟學家任澤平在去年的《中國人口報告2020》以及在自己的微博中就提出過“先放開三胎”的建議…
當時千萬網友的質疑聲仿佛還在耳邊辯論,萬萬沒想到,國家政策隨即而來……
消息一出來,網們炸鍋也在意料之中了,畢竟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觀念改變,生育不再是女性的存在價值,越來越多的優(yōu)質女性已用實力撐起了“半邊天”;
但不可否認,生育確實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,畢竟養(yǎng)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實在太高,住房、教育、醫(yī)療這三座大山,所要花的錢動輒就是幾十萬、幾百萬,而女性因為孕期的特殊反應,有很多還必須全程備孕,家庭收入銳減的同時對女性的身心也是巨大的考驗。
所以,對于普通家庭來說,真的是壓力山大??!
生育難題“無解”?
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全面二胎政策放開的2016年,我國新生兒達到了1786萬人的高峰,隨后便開始逐年降低,2017年減少了63萬人,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 0.52 ‰,只有12.43 ‰。到了2020年,出生人口更是降到了1200萬。
可見,全面放開二胎的效果并不理想,人們的生育意愿一年比一年低。
所以,在房價高漲、結婚成本高、養(yǎng)孩成本飆升、女性因生育而導致身心問題等多重因素疊加下,放開三胎,效果不見得有多樂觀。
如果從服務產業(yè)的角度來看,放開三胎就意味著新的項目紅利到來,對產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。
現如今,90后已經步入生育高峰期,這一代的年輕女性們對于生育和產后護理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。
而生育的前提是,必須有好的保障女性身心健康的配套服務,因為只有沒有后顧之憂,較多的女性才會考慮生孩子,才能迎來產康高峰的紅利期。
消費升級帶動產業(yè)升級
既然大趨勢是放開三胎,那么母嬰和產康等配套服務的需求會進一步擴大。對于服務行業(yè)的產康和母嬰來說,就意味著需求人群會逐步放大,項目空間利好。
醫(yī)學專業(yè)人士調研發(fā)現,中國女性的很多疾病是因為產后恢復不全留下的隱患。生產之后缺乏調養(yǎng),產婦的體形體質將很難恢復。
但伴隨著千億市場潛力的背后,產康市場也正在面臨日趨“白熱化”的競爭:上萬家民間產康機構,不計其數的個人從業(yè)者涌入,對傳統(tǒng)的產康產業(yè)造成極大的沖擊??梢哉f,目前的產康市場兩極化嚴重:強者愈強,弱者恒弱,甚至瀕臨倒閉。
那么,對民間產康機構而言,尤其是計劃或是已經“重歸”的美業(yè)大軍而言,如何生存,如何發(fā)展,致勝密碼是什么……才是每位從業(yè)者都亟需思考的問題!
今天的產康產業(yè)增長不再單純依靠銷量,而是通過消費升級來實現。伴隨著高端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,消費升級成為更大的市場紅利。
90后甚至00后消費群體的崛起,高品質、高顏值、高效便利成為千禧一代媽媽們主流的消費需求,她們更看中服務品質,而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。她們在關愛寶寶的同時也對自身健康同樣關注,尤其是對產后康復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。內容專業(yè)化、服務品質化、需求個性化、消費場景化成為吸引媽媽們的關鍵。
在線咨詢